欢迎位临中国飞碟探索网 Welcome to China ufo discovery
·回首页 ·U迷论坛 设本站为首页 收藏本站
太空垃圾与日俱增 科学家提出“怪招”清垃圾
当前位置 - 首页 宇宙探索
时间:2008-03-26   来源:    每日科学网站   网友评论 0 条   点击查看

据每日科学网站报道,自从1957年10月4日前苏联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揭开了人类空间时代的序幕,同时也为太空送去了第一批人造垃圾。此后,随着人类太空史上的一次次壮举,太空垃圾与日俱增。为此,研究人员提出了一些比较有创意性的方法,去清理这些太空垃圾。

目前,让美国约翰逊航天中心宇航局轨道残骸计划办公署的计划主管兼首席科学家尼古拉斯-约翰逊较为满意的一个清除太空垃圾的疯狂创意方案是——发射一个直径为1.6千米的巨大非伸展性休闲泡沫(Non-Expanding Recreational Foam,NERF)球,这个巨大的泡沫球可用来收集太空垃圾。当小太空残骸途经这个泡沫球时,就会失去能量很快坠落至地球表面。但是,这种方案也有不足之处,泡沫球自身会快速地脱离轨道,因为相对其大小而言重量偏轻,所以很有可能它会偶然撞到到正在运行中的宇宙飞行器,这将是非常糟糕的事情。

另外科学家还设计了三种比较有创意方案包括:

1、激光发射器

从地面或者太空发射激光,将太空垃圾推至离地球更近的轨道,使其在地球引力作用下加速下落。但是这样创意的缺点在于:成本过高,激光发射装置非常昂贵,而且可以击中的目标有限。

2、太空垃圾收集车

太空垃圾回收车能够在太空轨道指定地点上将将大块太空残骸收集和封装起来,然后运送到离地球比较近的轨道上。这种垃圾收集车还可以收集整块的老火箭残体。但是次方案的问题在于成本太高,而且操作也比较复杂。

3、金属细丝

这种方案就是在飞船发射之前,在飞船上面附着一个金属细丝,进入轨道后用它来击落那些碎片。但是这种方案目前只限于“纸上谈兵”,目前从未实验过。

其他具有创意的方案还有:

定位跟踪

目前最先进的太空垃圾定位及监视系统还是冷战时期美苏两国为监视敌方导弹进攻及间谍卫星而建造的跟踪系统。它们能探测到低轨道上10厘米大小和地球同步轨道上1米大小的碎片。

“自·杀卫星”

体积只有足球那么大,一旦侦察到太空垃圾,便依附在垃圾上,使其速度降低,最后进入大气层,与太空垃圾同归于尽。

“空间工友”

由12只空间“垃圾箱”组成,在地球同步轨道上运行。当太空垃圾飞过时,它的由电脑控制的机械臂会抓住目标,放进“垃圾箱”后将其分割切碎,使其坠入地球大气层燃烧自毁。

据悉,目前关于太空垃圾处理和太空环境治理的研究仅限于学院机构和国家太空署进行研究分析,该领域没有任何商业机构在运营。虽然当前立即出现真实可行的补救治理方案还不是很现实,但在短期内这项太空环境治理可以寻求与商业投资相结合,以进一步扩大合作研究范围。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有合适的清理太空垃圾的方案出台并变成现实。(和平)

相关资料:太空垃圾,即空间碎片,是人类空间活动的废弃物,是空间环境的主要污染源。在近地球轨道,火箭助推器的最后部分、调压器和报废的卫星残片,还有因为事故而爆炸的宇宙飞船的残骸碎片、宇宙飞船上很小的螺丝和垫圈、宇航员不小心在空间站上丢失的扳手等,最后都成为太空垃圾。一般来说,这些太空垃圾在大气阻力的影响下会逐渐陨落,但是如果它的轨道很高,在1000千米以上,大气阻力很小,那它能在轨道上存留数万年甚至数百万年。而且,目前大多数太空垃圾都处于比较高的高度上。近50年以来,空间碎片总数已经超过4000万个,总质量已达数百万千克,大于10厘米、地面望远镜和雷达能观测到的空间碎片平均每年增加200个,总数已经超过10000个。如今太空已经成了不折不扣的垃圾场了。

太空垃圾绝非无关痛痒的东西,这些东西中有许多可以使宇航员丧命、将人造卫星击穿或至少也会擦坏航空飞机那些价值不菲的窗户。随着空间碎片数量的不断增加,空间碎片之间的碰撞几率也不断增加,从而产生更多的碎片。科学家指出,空间碎片的数量达到一定程度,有可能产生“雪崩”效应,使航天活动无法进行,近地空间完全失去使用价值。太空垃圾空间碎片巨大的破坏力来自于它的速度。空间碎片和航天器撞击时的平均相对速度是10千米/ 秒,即36000千米/小时,撞击时的动能十分巨大。美国约翰逊航天中心宇航局轨道残骸计划办公署的计划主管兼首席科学家尼古拉斯-约翰逊(Nicholas Johnson)介绍,“一颗10克质量的空间碎片撞击航天器时,它的撞击效果就和质量1300千克、时速100千米的汽车撞击效果一样,后果是灾难性的”。在1996年,法国“西雷斯”(CERISE)卫星就曾被10年前法国火箭爆炸后产生的一块碎片击中。这就是一起典型的太空垃圾“宇宙交通肇事案”。

> > 新闻链接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250字,匿名评论,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2007-2008 Rvho workgroup., UFOc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中国飞碟探索网.